制作結構模型,認同科學魅力
時間:2022-04-27 09:50 作者:唐麗霞 來源:2021級(高一) 閱讀次數: 次
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,“雙新”下生物教學更加注重通過實驗教學,旨在通過實驗教學落實學生“科學思維”“科學探究”“社會責任”等核心素養(yǎng)的形成。
開學初的第一次集體備課,合肥七中高一生物備課組按《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》要求依次制定了“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”“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裝片”“建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變化模型”“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”等實驗計劃,要求老師指導學生做好各類實驗。
選擇材料,優(yōu)化實驗
《DNA的結構》這一節(jié),DNA的結構比較抽象,學生不易理解,因此,生物組老師安排了“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”這一探究實踐活動??紤]到第一種模型材料——塑料管、塑料片、鐵絲等雖材料簡單易得,但制作程序過于復雜,課堂教學時間有限,難以呈現(xiàn)出最終的模型,故生物組老師建議同學可利用課余時間完成。課堂實驗時采取另一種方法,用教具零部件進行組裝,完成結構模型的制作。
分組合作,展示比較
實際制作過程中,同學們兩人一組,先對相關資料進行閱讀、分析和討論,再按步驟依次實施。他們先根據“零部件”測算出每條DNA單鏈的單體數目,對單體進行組裝,再將單體連接成單鏈。根據已制作完成的一條DNA單鏈,討論并制作另一條鏈,形成DNA平面結構,再將組裝好的DNA平面結構進一步旋轉成空間結構。全部小組制作完成后,老師引導同學們展示、比較不同小組的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共同點與不同點。
厘清層次,具化結構
結合完成情況,唐麗霞老師指出,制作前要引導學生厘清DNA的結構層次,即脫氧核苷酸→脫氧核苷酸鏈→DNA的平面結構→DNA的空間結構,從而幫助學生明確制作步驟。
汪永蘭老師強調,制作模型是將抽象的DNA雙螺旋結構具體化的過程,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注重模型的科學性,也要強調模型與原型的對應關系。
方法遷移,推測模擬
秦苗苗老師認為,還可以利用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方法,進一步引導學生推測或模擬DNA復制,乃至DNA轉錄的過程,為下一節(jié)新課的學習做好預設。
生物組老師一致認為,雖然教學用時緊張,但這樣的實踐探究活動的安排是非常必要且有意義的。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可以加深學生對DNA結構特點的認識和理解,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和廣度,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型展示,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,也利用展示引導學生感受DNA分子中蘊含的數學邏輯,引導學生認同合作交流、技術進步、多學科交叉滲透等對科學發(fā)展的重要作用。
(唐麗霞撰稿、統(tǒng)稿 秦苗苗攝像 張永劍審稿)
- 上一篇 : 夯實教學功底,展示教師風采
- 下一篇 : 合肥七中行政黨支部各黨小組開展黨小組學習